在這種情形之下,英國籃球如果能行,那才是奇怪了。
在經濟、政治等各種因素包裹之下,提升英國籃球水平毫無疑問成了一件道阻且長的難題。
他們有一個名為PotAS的系統,通過預測一個體育項目在各項大賽中的奪牌可能性,來決定對這個項目投入多少資金。而籃球被他們排在了第26名,意味著有25項運動更值得德國政府投錢,比如擊劍、跆拳道、高爾夫和體操,而這四項運動似乎沒有達到德國籃球的世界地位。
事實也是如此,德國男籃在2022年歐洲杯拿到銅牌,2023年世界杯拿到金牌,德國女籃也在連續5屆無緣歐洲杯之后重回歐洲杯并拿到了第6名。
而這樣屢創佳績,在后德克時代仍然有蓬勃活力的德國籃球隊,卻得不到應有的財政支持。用魏斯的說法是,“PotAS沒有證明我們有任何潛力。因此,我們每年少了25萬歐元,這對整個籃球體系造成了傷害”。
雖然德國籃球的成績證明,就算“沒錢”,他們照樣能打出漂亮的籃球。但這就像那個可笑的自證陷阱,“即便沒錢也能打好,那就更不需要撥錢了吧?”
假以時日,你很難說,那些看不起英國籃球的歐洲國家們,會不會走上英國籃球的老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