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普遍認為,籃球比賽非常看重參賽者的身高,身材高大往往代表著優越的先天條件,通常只有極小的身高差異,就可能造成個人能力上限的顯著區別。可是,也有部分身材矮小的球員在NBA立足,例如我們熟知的內特羅賓遜和小托馬斯,他們身高都是1米75,前者曾三次獲得扣籃大賽冠軍,后者則入選過全明星陣容和最佳陣容,就他們的身高條件來看,絕對算是非常成功的球員了。
那么,身高低于小托馬斯和內特的球員能否在NBA打球呢?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,NBA歷史上共有九名球員的身高未超過1米7,不過其中三位來自遙遠的四十年代,而且他們各自只參加過一個賽季的比賽,由于年代久遠,相關資料十分匱乏,因此我們只能對他們進行簡要說明,這三人分別是:
邁爾赫斯,身高1米68,曾在1946-47賽季代表凱爾特人隊參賽,一共出場13次。
三阪亙,身長達到一米七,他是首位亞洲血統的球員,在1947至1948年期間,曾代表尼克斯參加三次正式比賽。
赫姆克洛澤,他的身長是1米70,在1947至48年那個賽季,他曾經為巴爾的摩子彈隊出場比賽,一共參加了11場
其余六名選手則聲名顯赫不少,并且與四十年代的三位元老相比,他們從政的時間跨度也稍顯寬泛,現在我們即將介紹這六位杰出的“小巨人”:
6、蒙塔陶 1米70
蒙塔陶這個球員,可能很多人都沒怎么聽過,他曾在1975到76年那個賽季,為ABA聯盟的丹佛那支老掘金隊踢球,1976年ABA跟NBA這兩大聯盟合并了,蒙塔陶也就順理成章地加入了NBA,但在NBA的掘金隊,他只踢了一個賽季,然后就離開了,整個職業生涯,蒙塔陶總共上了51場比賽球迷網,每場平均能拿下2.5分,送出1.7次助攻。
5、基斯詹寧斯 1米70
基斯詹寧斯并不像某些人那樣廣為人知,他曾是90年代勇士隊的一員,盡管沒能通過選秀進入聯盟,基斯詹寧斯還是在1992-93賽季被勇士隊選中,在那個賽季里,他總共代表勇士隊出場了8次,每場比賽平均獲得17分鐘的上場時間,能夠得到8.6分并送出2.9次助攻。在那段時間里,他始終效力于勇士隊,在NBA總共參加了164場較量,當中有26場是作為首發登場,整個職業生涯平均每場能夠得到6.6分,貢獻1.5個籃板和3.7次助攻。
4、格雷格格蘭特 1米70
這位1米70的格雷格格蘭特,其職業生涯長度遠超兩位同樣身高1米70的前輩球員。格蘭特自1989-90賽季起,在NBA聯賽中服務了六個完整的賽季。在此期間,他輾轉加盟了六支不同的球隊,分別是太陽隊、尼克斯隊、黃蜂隊、76人隊、子彈隊以及掘金隊。他的職業生涯并不怎么耀眼,一共參加了274場對決,每一場平均能夠貢獻12.2分鐘的出場機會,其中最出色的一個賽季是1995-96年效力76人隊期間,那時候他每場比賽能夠得到4.1個得分,同時還能拿下1.9個籃板和5.5次助攻。頗為有趣的是,那也是格蘭特最后出戰的賽季,緊接著的次年76人隊招來了艾弗森,而艾弗森所選擇的3號球衣,恰恰是格蘭特曾經使用過的號碼。
3、斯波特韋伯 1米68
九十年代NBA涌現出許多矮個子球員,斯波特韋伯無疑是他們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,他身高僅1米68,但彈跳能力極為驚人,甚至曾贏得扣籃大賽的桂冠,在決賽中擊敗了同隊的威爾金斯。他從業余生涯算起,已經打了十二年球,參與過的正式比賽數量超過八百場,在每一場比賽中,他都能穩定貢獻出平均每場九點九分兩分一籃板五分三助攻的數據,在其職業生涯最輝煌的賽季,韋伯的表現更是驚人,場均能夠轟下十六點分七次助攻,這樣的成就確實令人難以置信。
2、厄爾博伊金斯 1米65
身高一米六五的博伊金斯堪稱史上最著名的小個子球員之一,他雖是落選秀出身,自1998年加盟NBA后,在聯盟中征戰了整整13個賽季,期間輾轉過10支不同的球隊,其中在掘金隊效力時聲名最為顯赫,他曾與艾弗森搭檔,并且連續三個賽季平均每場都能得到兩位數得分。他的工作歷程中共參與了六百五十二次對決,每場平均收獲八點九個進球以及三點二次助攻,在綠衫軍效力期間,他兩次在單次比賽中轟下三十六個得分。
1、蒂尼博格斯 1米60
身高僅有一米六的博格斯,乃是籃球聯賽之中身材最為矮小的選手,然而他卻是所有球員中基礎最為扎實的,1987年那次選拔活動里,華盛頓子彈在第12個位置上挑選了“小蟲”博格斯,同期選拔會上,雷吉米勒僅僅排在第十一位。
新秀博格斯剛加入聯盟時,因為身高問題表現平平,直到轉投黃蜂后才開始綻放光芒,連續六個賽季場均送出超過8次助攻,1993-94賽季更是場均拿下10.8分4.1個籃板10.1次助攻,助攻數據僅次于斯托克頓位列聯盟第二。博格斯職業生涯一共打了889場球賽,其中556場是擔任首發球員,平均每場能貢獻7.7分和7.6次助攻,累計送出6726次助攻,這個數據在歷史記錄上位列第21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