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冠聯賽中,有三支隊伍在單日比賽中全部失利,中超聯賽積分榜上排名跌至末位,球迷們通宵達旦的支持,最終只換來三場慘敗的比分,分別是零比三、一比二和一比二,所有努力都化為烏有。
海港主場遭遇神戶三球慘敗,首發陣容里沒有顏駿凌、武磊、蔣光太,替補陣容變動接近一半。
對方陣容也并非完整,伊涅斯塔在替補席等待機會,大迫勇也僅出場一半時間。
數據圖表更為突出:進球數對比為六比十八,命中目標次數為一比八,角球使用情況是兩比七,控球比例僅略超四成。
賽后技術統計平臺顯示海港的預期進球數僅為0.34,表明整場比賽僅能產生約三分之一球的得分可能,這個數值非常低。
蓉城領先到80分鐘被蔚山讀秒絕殺。
德爾加多上半場遠射破門,轉播畫面轉向韓國教練團隊,他們連眼皮都沒有動一下。
下半場成都隊連續更換了三員大將,中場關鍵人物周定洋在第65分鐘離場休息,他面露難色,顯然是為周末參加聯賽而留有體力。
加時賽三分鐘,蔚山外籍前鋒亞當在禁區內爭頂,蓉城防線全體旁觀,皮球擦著柱子飛入球門。
積分榜顯示蓉城有12個積分,這個數字比海港多3個積分,然而他們晉級的機會已經變得非常渺茫,只剩下紙面上的可能性。
申花更憋屈,領先一球被江原連扳兩球。
江原FC全體球員的市場價值總和,遠低于上海申花引進外援的代價,然而球隊依然斗志昂揚。
申花最后十分鐘連換兩個U23,明擺著保聯賽。
觀眾席中有人用手機記錄時間,從進球到比賽重新開始,總共經過了兩個四十分,裁判員始終沒有出示黃牌。
回顧近五年雙方交手情況,面對J聯賽取得過一次勝利,平局四次,輸掉十一場;對抗K聯賽獲得過三次勝果,戰平五回,敗北十二次。
2023年山東泰山遭遇橫濱兩次失利,2022年廣州隊小組階段連續六場不勝,2021年國安在附加賽中負于川崎。
日韓足球隊每年都在進步,中超聯賽卻如同失去電源的設備,狀態停滯在2019年那個時期。
獎金差距是明面上的理由。
亞冠贏球獎9萬美元,平球3萬,小組賽出局連機票錢都回不來。
J聯賽的浦和在上一年贏得了冠軍,獲得了四百八十萬美元的獎金,隨后他們立刻在轉會市場上購入了兩位來自巴西的新秀球員。
中超俱樂部仔細分析后,發現參加亞冠聯賽不如讓核心球員留在本土賽事爭取前四名,因為轉播收益加上聯賽獎金的組合更加有利可圖。
更深的問題是青訓斷檔。
神戶勝利船的首發陣容里,本土培養的年輕球員達到了六名,蔚山現代隊中來自青訓營的球員比例則要大得多。
中超各隊的一線陣容中,符合U23規定的年輕球員多數是按照規定硬性安排的,而那些真正能夠擔任核心位置的后備力量,屬于零零后出生的卻非常稀少。
韓國足球協會上一年公布資料,K聯賽的各支球隊每年在青年訓練方面的花費大約為一千二百萬美元,而中超的俱樂部通常每年不到三百萬美元。
球迷熬夜看球,不是為了看替補練兵。
每天清晨六點離開家,踏上擁擠的地鐵,深夜十點依然坐在桌前,目光緊盯著電視,只為見證隊伍在亞洲賽場上的出色表現。
現在倒好,比賽沒結束彈幕先刷滿“早點睡吧”。
一位上海申花隊的支持者發帖表示:并非不能承受失敗,而是擔心將來連輸球的情況都不會出現。
轉播合同也在縮水。
亞足聯最新版權協議,中超球隊分到的錢比三年前少了40%。
缺少宣傳便引不來投資,沒有投資就籌集不到資金,不斷加劇困境,局面越來越艱難。
日韓聯賽的轉播收益持續攀升,俱樂部對待亞冠賽事態度認真,中超聯賽則顯得可有可無。
更尷尬的是歸化球員。
海港隊的蔣光太和申花隊的晏新力目前處于候補位置,而蓉城隊的艾克森甚至未能獲得參賽資格。
投入巨資引進,核心比賽卻不用,原先承諾的主力位置最終變成無法兌現的承諾。
球迷在群里吐槽:歸化了個寂寞。
賽程密集是客觀存在,但人家浦和去年三線作戰照樣拿了亞冠。
人家能做到,中超做不到,說到底還是底子薄。
青訓、醫療、體能教練、數據分析師,每個環節都差一截。
那個時期購入的都是現成外援選手,本土選手只是陪襯混了幾年,如今浪潮退去才明白自己赤裸著。
據某些行業專家估算,一支中超隊伍要確保能進入亞冠淘汰賽階段,每一年至少需要資金支持達到1點5億元。
現在能掏得起這個錢的俱樂部不超過三家。
更殘酷的是,就算掏了錢,也未必踢得過日韓青訓出品的年輕人。
人家18歲就能在亞冠首發,中超18歲還在預備隊混日子。
球迷能做的只剩自嘲。
海港輸球后,微博熱搜掛著“心疼熬夜黨”。
有位網友留言:以后亞冠叫“熬夜受難日”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