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圖陶剛
九張黃牌、三張紅牌,剛剛落幕的上海德比較量,刷新了中超出示牌數(shù)量之最。由于存在諸多爭議,執(zhí)裁此役的裁判馬寧,迅速在網絡上走紅。
由于該項賽事的苛刻裁決,馬寧被稱作“判罰執(zhí)行者”、“牌面仲裁者”。然而在動作通常粗魯、誤用平衡哨成風的中超賽場,我們或許更應感到幸運,畢竟還有一位風格獨特、果斷施行的裁判敢于挺身而出,盡管他并非毫無缺點。
“有種你罰我”陋習已久
這場對決中,上海申花提交的三張罰單,涉及呂征的惡意鏟擊、柏佳駿的違規(guī)踢踏,以及李建濱對執(zhí)法者的沖撞行為,均有確鑿依據(jù)。
運動競賽里,參賽者試探執(zhí)法者的裁決界限是一種慣例做法。針對上海德比這場較量,比賽剛開始三分鐘,馬寧裁判就向申花隊的卡希爾出示了黃牌,以此顯示本次比賽建立了較嚴格的判罰標準,不過為什么申花隊的隊員們依然不斷向前沖擊呢?
裁判出示第一張黃牌——
一般球員:哎呀,我得到了一張黃牌,需要控制住情緒,小心不要再領到第二張了。
有些中國球員:哎呀我領到黃牌了,我的表現(xiàn)得再激烈些,反正裁判不會把我罰出場。
裁判出示了第二張黃牌——
正常球員:裁判好兇殘,這下比賽難踢了。
部分中國球員:這下好了,隨便怎么鏟,裁判也得忍著。
裁判出示第二張紅牌——
正常球員:今天走背運,少輸當贏吧。
部分中國球員:和裁判拼了,推你怎么了,有種把我們隊全罰光。
這些全是想象中的內容,不過大體上講,裁判的判罰聲音比較柔和,在吹出紅牌或者判罰點球之后還會補吹一個平局哨,這是中超常見的狀況,許多球員也因此形成了不吸取教訓、存在你再來判罰我的不良傾向,但是申花這次卻遇到了風格獨特的馬寧。
“控場能力”非裁判義務
許多反對意見指出:裁判馬寧每次出示判罰時都非常精準,不過他僅僅依靠紅黃牌來威懾對手,卻不會調節(jié)比賽節(jié)奏,維持賽事的觀賞性,專業(yè)能力實在糟糕。
足球裁判主要任務在于確保規(guī)則得到遵守,維持比賽正常進行,而“掌控賽場”并非裁判天生必須具備的能力。譬如,你日常唱歌,能夠合拍不跑調,就算達到了基本要求,至于能否唱出美妙動聽的旋律,那是藝術層面的追求。針對目前中超賽場,裁判能夠做到公正判決,已經非常值得球員和觀眾肯定了。
在雙方直接對抗的比賽中,上海隊的相關人員連起碼的競技規(guī)范都不打算恪守,依據(jù)電視評論員的評論,“仿佛是來尋釁滋事的”。在這種情形下,還期望裁判員施展高超技巧,顯然過分苛刻。
申花“戾氣”從哪里來
與上港的較量,情緒難以自控的,并非只有申花隊內的選手。在比賽的下半程,申花被出示了第三張罰牌,上港的助理指導沃克面帶微笑地走上前,用手輕觸申花翻譯張川的臉頰,以此給予撫慰,未曾料到張川會如遭電擊般栽倒在地,并向助理裁判示意自己受到了攻擊。這位先生,球員在賽場上被罰下尚可理解,你作為旁觀者在地上打滾有何意義?更何況沃克曾在申花擔任守門員教練,大家都是自己人好吧。
比賽結束后,上海申花隊官方微博轉發(fā)了俱樂部董事長張曉輝的言論,他強調指出,此次失利并非上海申花的失敗,而是整個上海足球的遺憾。隊內刊物則嚴厲批評馬寧缺乏能力,并且暗指過去德比戰(zhàn)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裁判陸俊,最終這位存在爭議的執(zhí)法者已被繩之以法。
俱樂部從上到下,完全沒有反思自身過失的表示,反而把失敗全部推給裁判,這并非一個成熟俱樂部應有的做法。另一方面,從翻譯、官方微博、隊報到球員,這種不良風氣一脈相承,申花早已在德比中熱血沖動,忽略了足球的本質。
裁判缺點是沒再狠些
上海德比戰(zhàn)裁判馬寧,并非毫無瑕疵的判官。比賽伊始雙方就有沖突,倘若他對卡希爾亮黃牌的同時,也給予上港孫祥相同的判罰,或許場面會更和諧。
馬寧存在一個明顯問題,下半場執(zhí)法標準比上半場有所放寬,否則上港隊的武磊也應被紅牌罰下,申花隊還會再被罰走一名球員。裁判有所顧慮,或許是出于申花隊已丟下三張黃牌的考慮,依據(jù)足球競賽規(guī)定,若再有兩張黃牌,比賽將被迫中止。這種情況下,場面會變得非常混亂,他未必能承受住這樣的壓力。
馬寧內心雖有不安,但他表現(xiàn)出的膽識足以獲得認可,并且他判罰準確,裁判的示警沒有明顯偏向任何一方,其實德比賽事中領到罰牌的柏佳駿,在上場聯(lián)賽時曾連續(xù)鏟倒恒大的鄭龍,卻沒被處罰,因此招致許多關于“偏袒裁判”的指責,如果馬寧本場比賽的裁決,將來能成為聯(lián)賽裁決的準則,無論對整治賽場風氣,還是維護運動員權益,都將是一件好事。
假如遇上了外國名哨
近些年中超裁判的誤判少了,但偏袒、公正的判罰卻增多了。馬寧受到的批評,概括來說,就是裁判難得變得公平了,人們反而覺得不正常。
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上海德比賽事中有外籍裁判執(zhí)法,將會是怎樣的場面?英國裁判韋伯,曾是繼意大利科里納之后最出色的裁判之一。2010年世界杯決賽,韋伯判罰了14張黃牌和1張紅牌,獲得了廣泛好評。而2006年世界杯裁判伊萬諾夫則更為嚴厲,在荷蘭與葡萄牙的淘汰賽中,他一共出示了4張紅牌和16張黃牌。
再審視一下先前西甲的加泰羅尼亞德比賽,巴薩的后防球員阿拉巴因一次犯規(guī)被認定,隨后僅僅因為一句“對待我總是這樣”的抱怨,就被西班牙的著名裁判拉霍茲紅牌罰下,這個判罰引發(fā)爭議。當梅西對裁判的判罰提出疑問時,拉霍茲回應稱:“你的觀點可能有合理之處,但我實在無法忍受球員們對我每一次判罰的質疑。”若申花隊遇到這樣的裁判,情況可能會變得非常糟糕。
這項對決意義非凡,參賽者承受著巨大心理負擔,據(jù)此認為裁判需要特別關照,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。倘若如今給予特殊對待,將來他們若代表國家出征,又有誰能理解他們的處境?所有中國運動員,都必須學會真心實意地敬畏足球競賽的規(guī)則。
本報記者陳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