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外援“出走潮”:薪資、保障與前景的考量
近些年,中國男子籃球聯賽(CBA)對外籍選手的限制不斷加強,導致不少海外球員在賽季進行到一半時遭遇被遣散的情況,一旦合同被終止,他們便不能在那個賽季轉投其他CBA俱樂部。這種模糊性,加上海外聯賽在報酬誘人程度、競爭激烈程度、知名度以及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全面好處,正推動許多優秀外援做出決定,不再回到CBA聯賽,而是選擇去國外聯賽繼續踢球。
CBA規定的四百二十五萬美元稅前外籍球員薪酬上限,對多數進入季后賽的隊伍來說,已經難以滿足其打法構造和隊伍整體水平的真正需要,雖然聯賽準許隊伍借助支付奢侈稅的手段突破薪酬上限,不過這一制度的約束加上保障性合同的缺乏,使得外援們體會到職業生涯的不確定感。
明星外援的抉擇:海外聯賽的召喚
今年休賽期間,四位曾在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中聲名顯赫的外籍球員,決然離去。這些人中,許多人在國外的聯賽拿到了超過一百萬美元的稅后報酬,同時享有全額合同提供的職業保障。
迪亞洛:從山西到歐洲賽場的華麗轉身
上賽季,迪亞洛在山西男籃效力期間,憑借卓越的身體素質和突出的內線統治力,在每場26.1分鐘的出場時間里,能夠穩定拿下22.5分、貢獻7.3個籃板、送出3.1次助攻、完成2.2次搶斷以及0.9次蓋帽的優異數據。進入季后賽后,他的發揮依舊亮眼,每場比賽平均能夠得到20分、摘下7.5個籃板、發起3.3次助攻、做出1.5次搶斷和0.5次蓋帽。賽季結束后,山西男籃方面多次透露希望續簽迪亞洛,然而,當收到歐洲某著名俱樂部的優厚條件時,他最終決定轉會至西班牙聯賽的巴塞羅那俱樂部,據悉,他在巴塞羅那拿到了稅后150萬美元的年俸,并且享有兩年的固定合同,相比之下,山西男籃只能提供一份無固定保障的合約。
布萊克尼:進攻火力依舊,但不滿CBA現狀
布萊克尼是CBA頂尖小外援的典型人物,他先后在江蘇男籃和南京同曦隊踢球,期間連續三年每個賽季場均得分都達到30分以上。上個賽季,雖然上海男籃與他達成了非正式的合同意向,但他最終沒有履行承諾。休賽期間,不少CBA俱樂部向他發出了邀請,他卻一一婉拒,最終決定與以色列的俱樂部簽訂了一份為期兩年的新合同。在他告別CBA的最終一個賽季,布萊克尼的表現在數據上依然十分亮眼,每場平均能夠得到30.5分、7.1個籃板、4.3次助攻,他的投籃準確率達到了49.7%,三分球命中率是41.2%,并且每場能命中3.6個三分球,充分證明了他在進攻端的高效表現以及關鍵時刻解決比賽的能力。盡管如此,他對于CBA賽場上的激烈對抗和薪資待遇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因此做出了離開的決定。
索恩-梅克:全能身手,海外尋覓新舞臺
索恩-梅克在福建男籃打球時,顯示了他各項技術都很出色。他不僅防守和搶籃板都很強,而且在低位用背身單打非常熟練,還能跑到外線準確投三分球。在外援政策越來越寬松的形勢下,像梅克這樣的“多面手”外援,理應受到CBA各隊的歡迎。不過,有消息透露,即便福建男籃的主帥凱撒親自去交涉,梅克還是決定不回到CBA聯賽,而是轉投了沙特的一家俱樂部埃爾奧拉。
利夫:四年CBA生涯,終獲長久保障
利夫曾在中國籃球聯賽連續四個賽季打球,先后加入過廣州、北京、同曦等隊伍,并且曾經帶領南京同曦成功晉級季后賽,在上一個賽季中,他每場比賽能夠得到22.1分、12.5個籃板、4.3次助攻、1.6次蓋帽和1.5次搶斷,攻守兩方面的表現都十分出色。南京同曦雖然握有優先續約的權力,并且還有其他CBA俱樂部提供了條件,利夫卻最終決定接受,并簽訂了一份為期三年、總金額達三百多萬美元的完全受保障的合約。
趨勢顯現:CBA外援面臨的挑戰
另外幾位球星,例如費爾德、凱爾三世和奈特,也紛紛離開CBA, 前往其他海外聯賽發展。CBA如今的外援薪酬上限,在對比其他重要國際聯賽時,已經不再具備明顯競爭力。再加上沒有保障合同,還有可能遭遇傷病,這讓越來越多的外籍球員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在CBA的發展前景,轉而尋找更穩定、更有吸引力的職業機會。這一趨勢,無疑為CBA聯賽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。"